15355198728
当前位置:聚信通便民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社会热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聚焦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2024/9/10 22:50:56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 评论:0 浏览量:569

2024 年 9 月 10 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此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一项基于我国多方面发展形势需要,经过长期酝酿、充分研究、审慎决策作出的重大改革。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 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的情况: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进步及卫生环境改善,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 78.6 岁。同时,我国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从 1982 年的 8 年增加到 2023 年的 14 年,实现大幅提高。这意味着劳动力开始工作的年龄有所推后,在法定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将导致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等问题。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有利于提高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供给潜力和质量,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

- 适应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截至 2023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 2.97 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21.1%。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不断降低。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有利于稳定劳动参与率,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能够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适应劳动者就业意愿多样化:延迟退休改革按照自愿、弹性原则,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诉求,让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退休方案。想早一些退休的职工,在满足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等条件下,可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继续工作的低龄老年人,也不用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可以选择继续工作。改革将为老年人社会参与创造条件,使拥有更强劳动意愿、更高人力资源禀赋的大龄劳动者可以发挥更大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这一改革举措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养老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各界也对这一改革的具体实施细节和后续影响保持着高度关注。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热门内容:
15355198728
  • Q Q: 9483619
  • 微信: 聚信通便民信息网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聚信通便民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黔ICP备2020009350号-1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5.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

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