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55198728
当前位置:聚信通便民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社会热点

河南濮阳杜先生遇“被借款”纠纷:1300元莫名到账,4天欠款飙至3731元

2025/9/26 17:11:00 来源:澎湃新闻 评论:1


近日,河南省濮阳市杜先生向媒体反映,其遭遇了一起离奇的网络借贷纠纷——建设银行账户莫名收到1300元转账后,竟被“5秒速借”APP关联催收方密集催讨,短短4天内欠款金额从2430元飙升至3731元,引发“被借款”“高利贷”等多重争议。

 

一、事件背景:1300元“天降”转账,牵出借贷纠纷

 

9月7日,杜先生发现自己的建设银行账户突然收到一笔1300元的陌生转账,当时未予深究。5天后,自称“5秒速借”APP关联催收方的人员开始通过其曾用手机号密集联系,声称杜先生通过该平台借款未还,要求立即偿还2430元欠款。

 

杜先生明确否认主动申请过任何借款,并对“未申请却放款”的操作提出质疑。但催收方仅向其出示了9月7日1300元的银行入账流水,坚称“有转账记录即代表借款成立”,却以“客户隐私”为由,拒绝提供借款合同、电子签名或人脸认证等能证明借款行为的关键凭证。

 

二、争议焦点:单方面放款、暴力催收与高利贷嫌疑

 

1. “被借款”证据缺失:杜先生质疑借贷关系的真实性,强调未进行过借款申请操作;催收方始终无法提供其主动借款的记录,仅以单方转账流水作为“借款依据”,逻辑难以成立。

2. 暴力催收与债务虚增:催收人员在沟通中不仅承认协助“5秒速借”催款,还对记者发出威胁:“高利贷你也敢打电话?有专门催收的人。”更离谱的是,从9月12日到9月16日,短短4天内,催收方主张的欠款金额从2430元涨至3731元,增幅达47%,涉嫌高利贷与恶意垒高债务。

3. 警方介入提示风险:杜先生已就“不明转账”向濮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报警,警方明确建议其“暂不退还款项”,并提示该事件可能存在诈骗或非法放贷行为。

 

三、事件进展:催收方说辞矛盾,平台始终“隐身”

 

截至目前,催收方的回应始终存在明显矛盾:既声称“只是帮平台通知还款”,又主动承认涉及“高利贷”,却无法解释杜先生“被借款”的具体操作流程。而核心主体“5秒速借”APP自始至终未露面,未向杜先生或警方提供任何能证明借贷关系成立的核心证据(如借款协议、人脸识别记录等)。

 

四、风险警示与维权建议

 

(一)公众警惕:防范“套路贷”与信息泄露

 

1. 保护个人信息:杜先生怀疑曾点击非法链接导致信息被冒用,提醒大家切勿随意点击不明短信、网页链接,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手机号等敏感信息。

2. 识别“套路贷”特征:短时放款、无明确借款协议、暴力催收、债务莫名暴涨等,均为“套路贷”典型手法,遇此类情况务必第一时间报警。

 

(二)受害者维权:留存证据,合法维权

 

1. 固定证据:完整保存转账记录、催收通话录音、短信截图等,为后续维权留存关键依据。

2. 多方投诉:向银保监会(12378)举报违规放贷行为,同时通过司法途径确认债务合法性,避免被动偿还虚增债务。

 

本站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也提醒广大市民:网络借贷需谨慎,遇“被借款”“高利贷”等异常情况,切勿慌乱,保持理性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热门内容:
15355198728
  • Q Q: 9483619
  • 微信: 聚信通便民信息网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聚信通便民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黔ICP备2020009350号-1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5.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

一直用心在做